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问题提出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新时代发展阶段直指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导向,针对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资源倾斜现状给出解决方案,以此农村民生问题与地区经济发展环环相扣。在注重城乡协同发展,摆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经济转型时刻,中国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要步骤之一便是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着眼于最基层的农村生活以及农民的生存空间,农村生态治理作为民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需要提升研究的优先级,农村的垃圾处理也需要顺应此趋势,作为中心环节提上议程,且纵观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普遍不高、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不高已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羁绊之一。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对农村的垃圾分类的现状进行调查与说明,找出影响农村垃圾分类状况的因素,覆盖从外在因素如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地缘条件到内在因素诸如垃圾分类的奖惩机制、农村常住居民对该地的情感厚度等,并此类因素是如何影响到农村垃圾分类的展开研究。
2.对垃圾分类的意愿进行系统的阐释,阐明垃圾分类意愿会被什么因素所影响,每一种因素的影响强度如何,并围绕农村居民现在的对垃圾分类的意愿以及预期希望达到的意愿高度两方面进行展开研究,提出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垃圾自治意愿的方案。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几个方面
本文献综述从总结国外乡村处理生活垃圾和国内正式实行的垃圾管理处理的模式出发,汇总国外乡村垃圾处理可参考的成功经验,提出当下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模式需要革新的建议。在此基础上,阐明现有的实地调查总结出的影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因素,包括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人均居住年限;其次,总结了目前乡村生活垃圾处理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为村庄的硬件设施落后、村民的自主分类意识不强、政府部门相关条例的实施有滞后性;最后,总结了三点可以影响到农村居民垃圾分类的意愿的原因,为参与垃圾分类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与知觉控制,对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现状进行可综合的概述。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方法
1.采用问卷调查法,编制“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农户”调查问卷,在划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问卷的分发、填写、回收、统计、整理以及研究,确定研究中的自变量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与因变量信息干扰,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2.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数据的趋势、频数、离散程度分析等,将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一个量化显示,以制成更为直观清晰的图表与统计模型,辅以常用指标诸如中位数、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等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处理与分析整合,得到数据的分布模式以及简单的概括性结论。
5. 参考文献
[1]刘霁瑶,贾亚娟,池书瑶,赵敏娟.污染认知、村庄情感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10):48-52.
[2]宋焕,王瑞梅.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博弈研究[J].生态经济,2021,37(06):193-198 229.
[3]蒋培,胡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治理对策[J].学术交流,2021(02):146-15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