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主要讲授了配合物的有关性质,而对配位平衡的讲解涉及较少,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其主要内容包括简单配合物的制备、银镜反应以及用SCN-检验Fe3 。
配位平衡实验从微观入手,通过类比“沉淀溶解平衡”,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配合物的形成、转化以及浓度等因素对配位平衡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配位平衡实验操作简单,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平衡思想,能够利用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等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反应条件,平衡状态会被破坏,平衡体系的物质组成也会随之改变,直至达到新的平衡,即发生了化学平衡移动。本实验通过对Fe3 与SCN-等配位反应的配位平衡及其平衡移动影响因素的探究,拓展“配合物”实验,深入了解配合物及配位键的有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从而能灵活解决各种平衡问题。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培养他们科学探究意识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预期目标: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反应原理:以[Fe(SCN)]2 生成为例:Fe3 (浅黄色) SCN-(无色)#8651;[Fe(SCN)]2 (红色)
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溶液的酸度等,利用反应后溶液的吸光度来判断溶液中
4. 参考文献
[1] 余焕焕,李思源,高兆芬.如何利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以Fe3 与SCN-的配位平衡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1,7(23):83-85. DOI:10.16681/j.cnki.wcqe.202123029.
[2] 李砚耘,谢海婷,邓阳.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化学深度教学——探究配合物的性质[J].化学教育,2023,44(1):50-55. DOI:10.13884/j.1003-3807hxjy.202208010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1阶段: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