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Niño-SouthernOscillation,ENSO)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的年际气候变化现象,其异常增暖(厄尔尼诺)和异常变冷(拉尼娜)事件对全球气候以及生态系统、农业生产等方面均会产生重大影响。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ENSO事件的发生频率、强度和空间结构等方面均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趋势,引发了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本选题聚焦于1980年前后ElNiño和LaNina的振幅变化特征,旨在深入探究其变化规律、驱动机制及其潜在影响,对于理解ENSO的演变规律、提高ENSO预测水平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ENSO作为全球最强的年际气候信号,一直是气候学研究的热点。
国内外学者对ENSO的振幅变化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国内方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机构在ENSO的监测、预测和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利用1980年前后的海表温度、风场等观测资料,以及相关ENSO指数,对比分析1980年前后ElNiño和LaNina事件的振幅变化特征,并探讨其潜在原因和影响。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ENSO事件的识别和定义:本研究将采用基于海表温度异常的指标来识别和定义ElNiño和LaNina事件,例如Niño3.4指数。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1980年前后相关的海表温度、风场等观测资料,以及ENSO指数数据,例如NOAA提供的ERSSTv5海温数据集、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
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缺测值处理等预处理,并根据研究需要进行时间尺度上的平均或合成。
2.ENSO事件的识别与分类:利用Niño3.4指数等指标,识别1980年前后发生的ElNiño和LaNina事件,并根据其强度进行分类。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侧重于分析1980年前后ElNiño和LaNina事件的振幅变化特征,区别于以往主要关注ENSO事件频率或强度的研究,为理解ENSO的演变规律提供新的视角。
2.结合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1980年前后ElNiño和LaNina事件振幅的变化趋势、速率和突变点,并探讨其潜在的驱动机制,以期为ENSO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3.将初步评估1980年前后ElNiño和LaNina事件振幅变化对全球和区域气候、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为防灾减灾、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等提供参考依据。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封秋娟, 张文君, 高学杰, 等. 1980 年前后热带太平洋海温空间结构年代际变化及其机制研究[J]. 海洋学报, 2017, 39(12): 1-12.
[2] 李崇银, 穆梦圆. 全球变暖背景下ENSO的变化[J]. 气象学报, 2018, 76(2): 157-171.
[3] 任宏利, 孙丞虎, 赵玉衡, 等. ENSO强度指标及其对中国冬季气温的影响[J]. 大气科学, 2020, 44(1): 162-17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