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高温是夏季常见的极端天气事件之一,对人类健康、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2003年夏季,中国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持续性高温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准确预测高温事件对于减轻其负面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对高温事件的预报能力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随着数值预报技术的发展,次季节至季节预报取得了显著进展,对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报能力也有所提高。
国内外学者对次季节至季节预报模式的评估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选取三个主流的次季节至季节预报模式,利用模式输出数据和观测资料,评估模式对2003年中国夏季一次高温过程的预报性能。
1. 主要内容
1.收集和整理2003年夏季中国地区气温观测资料以及三个次季节至季节预报模式的预报数据。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利用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距平相关系数等统计指标,评估三个次季节至季节预报模式对2003年中国夏季一次高温过程的预报性能。
具体步骤如下:
1.收集和处理数据:收集2003年夏季中国地区气温观测资料以及三个次季节至季节预报模式的预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预处理,例如缺测值处理、数据插值等。
2.分析高温过程特征:利用观测资料分析2003年夏季中国地区高温过程的时空特征,包括高温过程的强度、范围、持续时间以及空间分布等,为模式评估提供参考基准。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选取了2003年夏季中国一次典型高温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性地评估了次季节至季节预报模式对该次高温过程的预报性能,为提高模式对类似高温过程的预报能力提供参考。
2.综合利用多种评估指标,从不同角度对模式预报性能进行评估,并分析了不同模式之间预报差异的原因,为改进模式性能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依据。
3.将结合环流形势分析,探讨影响模式预报高温过程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模式预报技巧提供思路。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陈丽娟,袁媛,李维京,等.2003年夏季中国持续性高温事件的形成机理[J].气象学报,2005,63(5):756-765.
[2] 高辉,李维京,周天军.2003年夏季中国东部持续性高温事件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J].大气科学,2004,28(6):865-876.
[3] 丁一汇,李巧萍,宋亚芳,等.2003年夏季中国大陆地区特大高温干旱事件的形成机理研究[J].气象学报,2006,64(5):557-56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