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云是地球气候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和吸收以及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云的宏观和微观物理特性,如云量、云顶高度、云滴谱等,都会影响云的辐射特性和降水效率。
其中,云滴谱离散度作为表征云滴谱特征的重要参数,与云的形成、发展以及降水的形成密切相关。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气溶胶对云滴谱离散度的影响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国内外学者利用地面观测、卫星遥感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气溶胶-云相互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利用黄山地区的地面和卫星遥感观测数据,分析该地区气溶胶和云滴谱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气溶胶对云滴谱离散度的影响及其物理机制。
1. 主要内容
1.收集和处理黄山地区的地面和卫星遥感观测数据,包括气溶胶光学厚度、PM2.5浓度、云滴谱分布等;2.分析黄山地区气溶胶和云滴谱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3.分析气溶胶对云滴谱离散度的影响,量化气溶胶对云滴谱离散度的贡献率;4.探讨气溶胶影响云滴谱离散度的物理机制,分析气溶胶类型、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地面观测、卫星遥感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数据收集:-收集黄山地区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等,以及气溶胶观测数据,例如PM2.5、PM10、黑碳、气溶胶光学厚度等。
-收集MODIS、CALIPSO等卫星遥感数据,例如云滴有效半径、云滴数浓度、云光学厚度、气溶胶光学厚度等。
2.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剔除异常值和缺测值。
5. 研究的创新点
1.以往研究大多关注气溶胶对云滴有效半径和云滴数浓度的影响,本研究将重点关注气溶胶对云滴谱离散度的影响,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的机制。
2.本研究将结合地面观测和卫星遥感数据,分析黄山地区气溶胶对云滴谱离散度的影响,这将有助于弥补单一数据源的不足,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本研究将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不同气象条件下气溶胶对云滴谱离散度的影响,这将有助于揭示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为改进数值模式提供更可靠的参数化方案。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谢付莹,银燕,毛节泰,等.基于WRF-Chem模式的黄山典型景区大气污染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1):4002-4011.
[2] 黄建平,蔡兆鑫,张镭,等.气溶胶-云-降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综述[J].大气科学,2017,41(05):911-935.
[3] 李云,毛节泰,王巍巍,等.黄山北坡一次降水过程中云凝结核特征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0,40(05):1591-160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