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江苏自然灾害时空格局开题报告

 2024-07-26 06:47:31

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挑战,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之一,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的江苏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遭受了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如洪涝、干旱、台风、地震等,这些灾害对江苏省的农业生产、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选题以明清时期江苏自然灾害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地理学、环境史、灾害史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系统地分析明清时期江苏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演变规律、影响因素以及社会应对等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随着环境史、灾害史等学科的发展,国内外学术界对自然灾害的研究日益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明清时期自然灾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史性研究:一些学者对中国古代自然灾害进行了宏观梳理,如邓云特《中国救荒史》、樊树志《中国灾害史》等,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明清时期(1368-1912年)为时间跨度,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以自然灾害为中心,以历史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明清时期江苏自然灾害的时空格局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明清时期江苏自然灾害的类型与特征:通过对地方志、族谱、碑刻等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对明清时期江苏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灾害的发生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影响范围等特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等多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史料收集与整理:广泛收集明清时期江苏地区的方志、族谱、笔记小说、文集、碑刻等文献资料,从中提取有关自然灾害的记载。

对收集到的史料进行整理、分类、鉴别,建立灾害事件数据库,并进行数字化处理。


2.数据分析与处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灾害事件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明清时期江苏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影响范围等特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1.数据来源的多元化:突破传统研究对官方史料的依赖,注重地方志、族谱、碑刻等民间文献的收集和利用,以期更全面、真实地反映明清时期江苏自然灾害的状况。


2.研究方法的交叉融合:将历史地理学、环境史、灾害史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融入研究中,运用GIS、遥感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历史灾害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以期更科学、直观地揭示灾害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规律。


3.区域研究的深入拓展:将明清时期江苏自然灾害置于更大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下进行考察,分析其与气候变化、水利工程、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期更深刻地理解自然灾害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彭勇,张强,颜长珍,等.近500 a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量重建及极端事件分析[J].地理学报,2018,73(09):1730-1744.

2. 王建革.清前期(1644-179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旱灾时空格局[J].地理研究,2016,35(04):659-670.

3. 张兰生,方修琦,尹君.基于历史文献的1470年以来长江下游地区梅雨期降水变化[J].地理学报,2012,67(01):33-4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