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水面光伏电站作为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浮体结构作为水面光伏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锚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站的整体稳定性和发电效率。
本课题以水面光伏电站浮体阵列锚固方案设计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适用于不同水域环境和工程条件的锚固方案,为水面光伏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水面光伏发电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各种新型浮体结构和锚固系统不断涌现。
各国学者和工程师在水面光伏电站浮体阵列锚固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水面光伏电站浮体结构设计:-分析水面光伏电站浮体结构的受力特点,确定浮体结构形式和尺寸。
-研究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性,选择合适的浮体材料。
-对浮体结构进行强度校核,确保其满足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相关软件进行辅助计算和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
1.文献调研: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水面光伏电站浮体阵列锚固技术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2.理论分析:-基于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原理,建立水面光伏电站浮体结构和锚固系统的力学模型。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针对特定水域环境,综合考虑风、浪、流等多因素耦合作用,建立水面光伏电站浮体结构和锚固系统的精细化数值模型,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提出一种基于性能的锚固方案设计方法,将水面光伏电站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纳入设计目标,并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寻求最佳的锚固方案。
3.研发一种新型锚固结构,例如采用新型材料或结构形式,提高锚固系统的抗腐蚀性能、抗疲劳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刘洪杰,张建伟,沈忱,等.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水动力学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20,50(3):493-507.
[2] 程秀华,唐宁,程永舟,等.漂浮式光伏系统环境适应性研究进展[J].太阳能学报,2021,42(10):1-12.
[3] 袁誉,陈浩,何涛,等.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研究综述与展望[J].水利水电技术,2021,52(5):215-22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