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意义: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 ZEN) 又称F-2毒素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类雌激素样真菌毒素,产生玉米赤霉烯酮最常见的是禾谷镰刀菌,此外还有三线镰刀菌、木贼镰刀菌、雪腐镰刀菌、粉红镰刀菌等。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
其中玉米的阳性检出率为45%,最高含毒量可达到2909mg/kg;小麦的检出率为20%,含毒量为0.364~11.05mg/kg。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基于荧光碳点和分子印迹技术建立一套便捷灵敏从动物组织或者代谢物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
为临床检测方法建立提供实验室依据。
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荧光碳点合成及性能分析;(2)CD@MIP和CD@NIP合成及性能分析;(3)ZEN浓度与荧光强度标准曲线测定;(4)方法灵敏性和准确性分析;(5)实际样品检测研究。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制备碳点的方法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其中自上而下的方法是指大分子碳材料通过一定的物理、化学等方法破碎成小分子的碳纳米颗粒,包括:电解法、酸刻蚀、激光刻蚀和高温热解等方法。
而自下而上的方法是指将小分子的碳材料通过一定的化学手段合成团聚成更大分子量的碳纳米颗粒,其中包括:化学合成法、水热法、溶剂热法、等方法。
本实验中荧光碳点合成主要采用的是高温热解法和微波法。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1) 通过上述的制备过程而产生的荧光碳点和分子印迹的结合物CD@MIP可以通过一步程序测得样品中的ZEN浓度;(2) CD@MIP结合了碳点和分子印迹物的多种优点,同时还有自身的优良特性:将浓度信号转化放大为荧光强度、易读数和特异性强的特点。
当应用在实际的尿样中时,测得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方法的建立给ZEN检测提供了一个新的形式,更加深了碳点在光学和化学传感器上的应用。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6.9-2016.12 碳点的制备与性能分析、CD@MIP和CD@NIP的制备2016.1-2016.3标准曲线的测定、实际尿样的测定与效果评价2016.3-2016.5总结与毕业论文撰写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