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类疫病的总称,可引起猪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淋巴结脓肿等症状。目前,猪链球菌病是危害西方发达国家养猪业发展的三大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同时也一直影响着我国养猪业的的发展,是我国农业部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根据近年来的报道,猪链球菌是导致猪链球菌病的最主要的病原。猪链球菌的血清型复杂,根据其荚膜抗原的差异性,可以分为35个血清型(1-34及1/2型)。其中引致猪链球菌病的主要血清型有1型、1/2型、2型、7型、9型和14型,并且猪链球菌2型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能够感染人,引发脑膜炎、心内膜炎、败血症并可能休克引起死亡,因而具有重要的医学以及公共卫生学意义。由于猪链球菌的不同菌株的毒力因子不同,发杂的血清型并常常发生毒力和血清型的变异,因而在临床上常出现猪链球菌和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以及多重感染,特别是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例如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PCV)、猪瘟及伪狂犬等,造成了养猪业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了养猪业的健康快速地发展。
猪链球菌病分步广泛,从1954年英国首次报道以来,法国、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均有报道。猪链球菌病在我国许多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大群暴发。在1998年和2005年,我国曾两次暴发猪链球菌病,造成了万余头猪死亡,52人死亡。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不断报道有人感染猪链球菌,已经严重困扰了我国养猪业的蓬勃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因此对猪链球菌进行系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分离鉴定定型,以便于猪链球菌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经济学和公共卫生学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运用涂片镜检、细菌分离纯化等方法进行猪链球菌的分离,再采用PCR、动物实验等方法进行细菌的定型,通过一系列额实验和数据分析,研究广东部分猪场流行的猪链球菌的血清型,对临床生产实践提供理论的预防依据。
2.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1.1通过涂片镜检、选择培养基等方法对样品菌液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得到纯化的猪链球菌
1.2对纯化的菌液进行PCR扩增后的产物进行16S测序,确认是否为猪链球菌
4. 研究创新点
1.收集广东省9个市10个规模化猪场的样本,具有代表性,随机性,有生产实践意义。
2.全面系统地进行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以及毒力和致病力的分析。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8.9.15-2018.9.30资料收集整理,熟悉实验相关操作技能和流程
2018.10.1-2018.10.20样品菌液的分离纯化并进行16S测序,得到猪链球菌
2018.10.21-2018.10.31PCR分型检测,确定猪链球菌的血清型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