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 课题意义
目前对于猪卵母细胞或者胚胎的基因调控方法主要是通过显微注射,把小片段干扰RNA或者质粒注射入到卵母细胞或者胚胎的胞质或核中,从而干扰或促进目的基因表达。但显微注射仅可用于含透明带的卵母细胞,对去透明带的卵母细胞并不适用[1-2]。另外,这种方法需要一台昂贵的显微操作仪,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同时在操作时需要对每个卵母细胞或胚胎做单独注射,耗费时间,劳动量大,并且对被注射的卵或胚胎有一定损伤[3]。
而如今,不管是动物体内特定组织还是体外培养的细胞,电转染技术已可以成功将外源分子(如DNA)导入靶细胞[4]。胚胎生产中用到的电激活技术与体细胞电转染技术原理相似,均是利用瞬间高压电刺激使细胞膜产生可恢复的微小孔洞[5]。小片段干扰RNA或质粒可通过小孔进入细胞,因此可尝试在去透明带的猪卵母细胞上用电穿孔法(电激活过程即是电穿孔过程)直接进行RNA干扰调控。电穿孔法能够同时处理10-20个卵母细胞或者胚胎,操作简单、效率较高且避免了显微注射针对卵母细胞或者胚胎的伤害。但进行电穿孔导入操作时,现有电激活操作盘操作便捷度不高,也存在小干扰RNA耗费量大的问题。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 研究目标和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对原有电激活操作盘进行改造,使该电激活设备即能够处理无透明带的卵母细胞或者胚胎、又能够处理有透明带的卵母细胞或者胚胎,且每次能够同时处理10-20个卵母细胞或者胚胎,同时操作简单、效率较高、导入物用量少。再者,利用改造好的电激活操作盘,尝试将dsRNA导入猪卵母细胞中,对lipin1基因进行RNA干扰。
(二)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为进行预想的电穿孔法RNA干扰实验,我们针对原操作盘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思考,不断探究,逐步寻求解决方法,对电激活操作盘进行优化改良。技术路线如下:
4. 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创新之处在于,为了在卵母细胞上尝试一种新的基因导入方法电穿孔法,我们根据实验需求对原有电激活操作盘进行优化改造。预计改造后的操作盘在操作便捷性提高的同时,干扰RNA用量也减少。同时,使用电穿孔法进行基因调控有操作简单、价格低、效率较高且避免了显微注射针对卵母细胞或者胚胎的伤害的特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6年10月2016年11月 查阅文献,制定具体研究方案。
2016年12月2017年01月 按照拟定方案,尝试制作改良后的电激活操作盘。
2017年02月2017年04月与所在实验室的研究生尝试用改造后的电激活盘进行电穿孔RNA干扰的实验,确定最终电激活盘模型,撰写论文。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