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胃肠道不仅可以消化和吸收饲粮中的营养物质,还可以分泌胃肠激素,对维持机体的消化功能和稳态有重要作用。胃肠道散在分布多种内分泌细胞,包括胃壁细胞、D 细胞及胃窦G 细胞等[1],这些内分泌细胞能表达多种营养素感应受体[2],通过对糖类、及氨基酸、脂肪酸及肽类的感应来调控胃肠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3]。
钙敏感受体(CaSR)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s)C家族的成员,其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道、肾脏及骨组织中有广泛的分布,当与激动剂及变构调节剂结合后,激活下游相关信号通路,对于机体钙稳态的维持、细胞的增殖分化、免疫及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释放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机体内Ca2 可以作为CaSR的天然内源性配体,具有细胞外第一信使的作用[4-6]。当Ca2 等激活剂与CaSR结合后,可激活CaSR,启动相关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及多种激素的分泌。
胃泌素也叫促胰液素,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激素之一,也是第一个被纯化的胃肠激素,1905年被伦敦大学Edlkins首次发现并命名,以后被证实为多肽,为胃泌素族的主要成员[7]。1978年Rehfeld证明人的脑脊液和某些脑组织中也存在胃泌素,胃泌素几乎对整个胃肠道均有作用。胃泌素由分布于胃窦和十二指肠近端的G细胞所分泌,与肠嗜铬样细胞(ECL)上特异性受体即胆囊收缩素-B受体(CCK-B)结合后,作用于组胺脱羧酶,刺激ECL细胞合成和释放组胺,介导对壁细胞胃酸分泌的调节[8]。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采集猪离体胃窦及胃底组织,通过设计不同浓度的Phe,经过灌流实验来测定胃底H -K -ATP酶的活性、胃窦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分泌量以及CaSR表达量,进而研究其对猪胃肠道CaSR基因表达、胃肠激素分泌及胃功能性酶活性的影响。
2、研究内容:(1)不同浓度的Phe对CaSR表达和H -K -ATP酶活性的影响 (2)由Phe浓度变化引起的CaSR表达的改变对胃泌素和生长抑素分泌的影响。
拟解决的问题:阐明不同浓度下的Phe对CaSR的影响规律和引起胃窦组织分泌胃肠激素(胃泌素和生长抑素)以及胃底H -K -ATP酶的活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样品采集与处理
试验猪处死后立即取出整个消化道,取出胃组织,在冰上剪取胃窦及胃底组织,在磷酸缓冲液(PBS)中漂去内容物后放入液氮中保存,用于H -K -ATP酶的活性分析和后续实验。
2、灌流实验
4. 研究创新点
1、进一步研究胃肠激素与氮素感应体的作用机制。
2、通过本实验的研究,为以后研究氮在动物机体内的转化机制和提高动物饲料中氮素的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研究计划:
2016.10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定相关实验方案
2016.11-2017.03 正式开展实验,采样、灌流实验、测定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分泌量以及H -K -ATP酶的活性、RT-PCR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