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1 意义:目前我国人口持续增加,供给国民的粮食不能减产,肉的供应也不能少,这要求我国畜牧业模式向“节粮型”发展,在肉鸡养殖业的生产成本中,饲料占 65%左右,与牛羊等家畜的饲料需求相比较低,可见增加肉鸡产业在我国畜牧业中的占比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畜牧业模式的转变[1,2]。但在中国的肉鸡养殖中存在一个现象,由于进口品种快大型白羽肉鸡饲料转化率比我国黄羽肉鸡高,上市速度快,价格较为低廉,可以较好满足大部分国民对肉产品的日常需求,因而在我国肉鸡产业中占比较多。但综合品种来源、肉质营养、风土人情等多重因素[3],白羽肉鸡不应是我国肉鸡市场中的主流。
由于我国育种工作起步比较晚,且近年来才逐渐重视对黄羽肉鸡的选育工作,这就导致我国黄羽肉鸡品种养殖效益大大低于进口品种白羽肉鸡。目前白羽肉鸡的饲料转化率低于1.4:1,而据2017年的数据来看[4],黄羽肉鸡的料肉比快速型的是2.19:1,慢速型的高达3.37:1,对比养殖两者所需要的成本及可带来的经济效益,肉鸡养殖户大多优选白羽肉鸡,因此为了提高我国黄羽肉鸡的市场竞争力,让黄羽肉鸡在我国肉鸡市场中占据主流地位,其饲料转化效率的提升非常重要。本课题旨在探究不同选育方法对黄羽肉鸡剩余采食量选育进展的影响,为育种工作者后续的黄羽肉鸡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2.1 研究目标:通过连续两个世代黄羽肉鸡的RFI选育评估报告和系谱数据,利用系谱数据, G1和G2世代的RFI选育评估报告, 估计个体育种值, 并依据表型和育种值数据, 对G2群体按照个体表型、家系表型、个体育种值、家系育种值进行排序,分析不同选择方法对RFI选育进展的影响,得出对RFI选育进展起到最好促进作用的选育方法。
2.2 研究内容:
关于屠宰型黄脚麻鸡的: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3.1 研究方法:3.1.1实验法:通过养殖实验,利用现有设备记录各项所需数据。
3.1.2数学方法:利用数据处理分析工具Excel、SPSS和SAS V9.4对养殖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可知,RFI性状和体重等生长性状没有相关性,在表型上RFI与其组分性状,如生长效果及体型等表型性状是彼此独立的,也就是说饲料使用的效率提升的同时,可以在不干扰机体的生长发育等性状的条件下减少畜禽的饲料采食量,从而减少畜禽粪便对大自然造成的污染。可见选择RFI性状提高动物的饲料利用率是更为合适和准确的。目前白羽肉鸡的饲料转化率低于1.4:1,而据2017年的数据来看,黄羽肉鸡的料肉比快速型的是2.19:1,慢速型的高达3.37:1,对比养殖两者所需要的成本及可带来的经济效益,肉鸡养殖户大多优选白羽肉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增强黄羽肉鸡品种的竞争力,让本土品种黄羽肉鸡在我国肉鸡领域能占主导地位,致力于黄羽肉鸡肉质抗病等性状形成机理的研究,应用生产性能测定的标准化、自动化等育种新技术以加强黄羽肉鸡品种改良,提高黄羽肉鸡饲料转化效率和养殖效益是我国黄羽肉鸡的品种改良方向。
本课题将通过养殖实验与数据分析,着重分析出最利于促进黄羽肉鸡剩余采食量进展的选育方法,为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协助育种工作者培育出饲料转化效率较高的黄羽肉鸡品种,促进我国黄羽肉鸡的推广性养殖。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5.1 研究计划:2019.3-2019.6进行文献检索,收集整理、处理资料并完成文献综述
2019.12-2020.1完成试验设计
2020.1-2020.3 完成开题报告、进行文献综述的修改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