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1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
中国养羊业历史悠久,我国的山羊、绵羊存栏量不仅居世界首位,羊类品种资源也十分丰富。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养羊业发展迅速,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养羊业在产品品质、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等方面仍有待提高。近年来,国内的羊肉消费逐年增长,羊肉价格乃至跃居肉制品之首,供需矛盾急需解决。
湖羊是中国特有的绵羊品种,具有成熟早、生长快、常年发情、高繁殖率等优良生产性状。经过多年选育,湖羊逐渐适应了南方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可舍饲,对高密度养殖模式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我国绵羊品种多为脂尾型或脂臀型,湖羊属于前者,其特点为尾部可沉积大量脂肪,以供环境剧变或情况特殊时的代谢所需。但随着饲养模式的逐渐改进,湖羊长久适应环境所产生的尾部中的脂肪富集已不再具有经济效益,成为了产业化生产需要摒弃的弊端。因为湖羊尾部沉积的脂肪造成了大量的饲料浪费,且由于脂肪过多引起的肥胖也会影响母畜的繁殖性能,导致如乏情、排卵数量降低和产前瘫痪等诸多疾病,加上市场流行目前以瘦肉为主,人们往往不会选择脂肪含量过多的肉类,湖羊的脂尾多在屠宰时被废弃等原因,改良湖羊尾部脂肪沉积的性状已迫在眉睫。
甜菜碱(三甲基甘氨酸)是动物体内的甲基供体[1],可以提供甲基以促进肉碱合成,通过提高肝脏游离肉碱的含量,最终促进长链脂肪酸进入肌肉线粒体进行β-氧化,起到减少皮下脂肪的作用。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甜菜碱可以降低畜禽体内脂肪含量,提高胴体瘦肉率[2]。但是如果直接在反刍动物的日粮中添加甜菜碱,会导致其被瘤胃微生物降解,最终添加效果并不理想[3]。李伟[4]的研究表明,甜菜碱可能是通过调节脂肪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的酶活性,以达到提高脂肪的转运能力,最终提高了畜禽的生长速度与瘦肉率。崔慧慧等[5]得出,饲喂4月龄的湖羊公羔过瘤胃甜菜碱可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还可以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含量,提高总蛋白的含量,且与甜菜碱相比,经处理后的过瘤胃甜菜碱效果更加显著。杨东等[6]的试验发现,在蒙寒杂交羊的基饲粮内添加1%的甜菜碱,可显著降低总脂肪含量占宰前活重的比例,这种效果比L-肉碱更加显著,而且主要降低了尾部脂肪的重量。姜贝贝[7]等认为过瘤胃保护甜菜碱可以降低1~3月龄湖羊的背膘厚,且增加眼肌面积,降低肾周脂肪重量,提高了湖羊的屠宰性能。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2.1研究目标
测定饲喂不同种类及浓度的甜菜碱后,育肥期湖羊公羔尾部脂肪沉积的变化,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适宜的添加剂及其用量。
2.2研究内容
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g/只/d的包膜甜菜碱、1g/只/d的甜菜碱、2g/只/d的甜菜碱、3g/只/d的甜菜碱、2g/只/d的含纯甜菜碱的赛维美、2.5g/只/d的甜菜碱,及某公司的全价颗粒饲料,正试期结束后测定实验组湖羊公羔尾部与对照组湖羊公羔尾部的差别,如尾部长、宽、厚度、重量及生化指标等。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3.1研究方法采用控制变量的单因素随机分组方法设计试验。
选用体重适宜的育肥期湖羊公羔160只,随机分为8组(A-H共8组),每组20只羊,再将每组随机分为两栏,每栏10只羊。对照组(G组)饲喂基础日粮,A组以2g/只/d添加包膜甜菜碱,B组以1g/只/d添加甜菜碱,C组以2g/只/d添加甜菜碱,D组以3g/只/d添加甜菜碱,E组以2g/只/d添加含纯甜菜碱的赛维美,F组以2.5g/只/d添加甜菜碱,H组饲喂某公司的全价颗粒饲料。试验的预试期为15d,正试期为55d。试验饲粮自行配制,并将精料制成颗粒饲料,日粮中的粗料部分采用全混合日粮(TMR)搅拌机充分搅拌混合。
3.2技术路线
4. 研究创新点
4.1特色或创新之处
设立不同添加水平甜菜碱的实验组,综合对照包被甜菜碱、塞微美等其他因素,将以往国内研究的不同方案集合在一个样本群中,以得出全面的对比结果。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5.1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2019.05-2019.12 饲养试验羊,正试期结束后屠宰测定基础数据
2019.12-2020.04 测定样本的生化指标等,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020.04-2020.06 筛选育肥期湖羊公羔的适宜甜菜碱添加量,撰写论文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