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组装是指在分子间氢键作用、疏水作用、范德华力、静电作用、金属配位,以及π-π堆积等非共价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聚集并定向排列,进一步形成具有特殊形貌和功能的超分子结构。
具有自组装功能的高生物相容性生物材料在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
由于多肽具有高安全性、高生物相容的特点,且特定序列的氨基酸构成的多肽具有不同的功能,包括靶向、自组装等。
2. 文献综述
多肽及其衍生物的自组装研究进展摘 要多肽的自组装可以产生一系列明确定义的纳米结构,这些纳米结构对于生物医学应用(如药物递送)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材料。
与其他递送平台相比,自组装肽纳米结构具有化学多样性,生物相容性,疏水性和亲水性药物的高负载能力以及靶向分子识别位点的能力。
在此将对多肽及其衍生物的自组装进行全面总结。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4. 工作计划
2022.1.81.22 确定选题、查阅文献2022.1.232.9 准备实验材料2022.2.263.9 撰写综述与开题报告2022.3.103.15分子解离常数测定2022.3.163.21测量Zata电位2022.3.223.28确定临界聚集浓度(CAC)2022.3.294.4 使用投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样本2022.4.44.9收集圆二色谱2022.4.104.15测定样品红外光谱2022.4.164.20研究分子结构的影响2022.4.214.25研究浓度影响2022.4.264.30研究组装时间的影响2022.5.15.5研究PH值的影响2022.5.65.11 研究氢键抑制剂的干扰2022.5.125.16探讨组装机制
5. 难点与创新点
在众多药物的设计策略中,PDC有着卓越的优点,生物相容性高、制备简单,此外,可依据临床需求调控寡肽序列获得不同功能的PDC,包括:不同形貌、不同理化性质等的纳米药物。
PDC自组装形成的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是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且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自组装行为是在范德华力、氢键、电荷、π-π组装堆积等多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驱动与平衡下发生的, 作用力的种类和强弱决定了PDC组装的纳米结构的形貌、粒径等理化性质。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