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本课题的意义甜高粱是禾本科高粱属粒用高粱的变种,为一年生短日照作物,源于非洲,魏晋时期经印度传至国内,迄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人类栽培的重要禾谷类作物之一,是世界五大禾谷类作物。
高梁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主要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热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温带和寒带地区也有少量种植[1]。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实验研究种植密度对甜高粱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密度不仅对作物的营养吸收和水分吸收有影响,而且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对作物群体间的光合作用速率、叶绿素含量、CO2的田间浓度等因素都有影响,从而导致作物在光合作用、产量及抗逆性方面的差异。
通过前人对玉米的研究结果来看,种植密度对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大力士甜高粱为研究对象,在南京农业大学华夏畜牧试验基地(位于江苏省兴化市李中镇)进行,采用同一品种的不同密度单因素试验拉丁方设计,设置3个种植密度水平:25万株/hm2 ,33.3万株/hm2 ,50万株/hm2。
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
最后通过分析各项指标,判定最佳种植密度。
4. 研究创新点
近年来对于甜高粱种植密度的诸多研究中,对甜高粱的糖料和能源用途研究较多,对饲用价值研究较少;在北方大部分地区研究较多,而在华东地区的研究鲜见报道。
本试验选择江苏中部兴化市作为试验地点,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饲用甜高粱杂交种大力士长发育及产量的研究,以期确定其适宜种植密度,为甜高粱在华东地区推广种植提供技术保障。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已完成:2016.6播种,施基肥2016.7-8月除草,施苗期肥,施拔节肥2016.9-11刈割两次,分别测鲜重、茎粗、株高、茎叶比、叶面积2016.12-2017.3粉样,各项指标测定分析预期:2017.4 实验结果汇总分析2017.5 撰写论文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