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及意义:
急性髓性白血病(简称AML)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血液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1,2]。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 简称LSC)是髓性白血病的起源细胞,这一小群细胞能够自我更新与分化,维持着白血病的发展,由于大部分处于静止期(G0期)并与快速增殖期AML细胞表达异常的信号通路,这使得它们往往逃过目前临床上针对快速增殖细胞的化疗药物,成为AML难治复发的根本原因[3-6]。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疗AML,防止复发,寻找针对LSC而对正常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简称HSC)无损害的新型药物分子具有重大关键意义。
近年来,科研人员一直努力从天然植物中寻找、筛选靶向抗LSC的小分子药物。其中,美国Rochester大学James P. Wilmot癌症中心首先发现从菊科植物Tanacetum parthenium分离得到的Germacranolides型倍半萜内酯Parthenolide (中文名:小白菊内酯,简称PTL,活性必须基团α-亚甲基-γ-丁内酯)对 LSC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而对HSC基本不造成损伤,该发现为靶向LSC的治疗开创了先河,使从根本上遏制难治复发性AML成为可能,其水溶性衍生物Dimethylamino-parthenolide (简称DMAPT) 目前正在I期临床研究中[7,8]。
基于此,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2. 文献综述
菊芋中倍半萜内酯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梁洁 南京中医药大学
摘要:菊芋是一种菊科向日葵属的草本植物,目前对于菊芋的研究集中于能源和食品行业的使用,例如可以生成乙醇燃料或者生成食品调味剂蔗糖。但对于地上部分的相关研究,国内创新型研究论文还是较少的。因而,本论文从菊芋地上部分所含的化学成分,相关药效学以及倍半萜内酯提取鉴别技术等三个方面,概述了菊芋的地上部分所含有的倍半萜内酯的研究进展。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1)菊芋中倍半萜内酯类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 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20:1-10:1-3:1)梯度洗脱 TLC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氯仿-甲醇 HPLC洗脱剂:甲醇-水(80:20,70:30,60:40)梯度洗脱 C18柱层析:甲醇-水(45:55;55:45,60:40)梯度洗脱 (2)分离所得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结构鉴定:采用UV,IR,1HNMR,13C NMR,ESI-MS等对结构进行波谱解析和物理常数检测。HPLC-UV 或LC-MS 法测定化合物纯度。 技术路线图见附件 |
4. 工作计划
2022年2月16日-2月28日:确定课题,查阅文献,菊芋倍半萜类成分提取; 2022年3月1日-3月14日:菊芋倍半萜类成分分离; 2022年3月15号-4月30日:菊芋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纯化、结构鉴定; 2022年5月1日-6月10日: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撰写论文。 |
5. 难点与创新点
通过对菊芋茎叶部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定向分离纯化以及结构鉴定,以期发现新型的靶向抗LSC的结构母核,为复发难治性AML患者提供小分子靶向治疗的先导化合物。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