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1α/pVHL蛋白-蛋白作用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开题报告

 2022-12-27 03:34:1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

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措施,及早促进局部新生血管形成恢复血流再灌注,挽救半影区濒临死亡的神经细胞,对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HIF-1),由Semenza和Wang于1992年首先发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HIF-1α/pVHL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傅鹏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14药学摘要:HIF-1α是是一个调节低氧时机体反应的关键基因。

HiF-1参与调节人体对低氧的急性的和慢性的生理适应过程。

例如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Ervthropoietin EPO,一万面急性的可以促使大量红细胞排放入血,增加血液的红细胞含量从而使运输氧气的能力增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案:本课题组前期基于已经报道的小分子抑制剂3JF(图1),通过虚拟筛选,级联对接,药效团模型筛选等手段得到了新型的可以与HIF-1α竞争性结合的化合物骨架(图2)。

本实验就是将前期筛选的化合物进行合成实验,为下一步验证提供基础。

图1:已经报道的小分子抑制剂3JF图2:本课题组前期筛选得到的化合物骨架技术路线:合成方案:拟合成3-5个类似的化合物,并补充其HPLC,MS以及氢谱数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工作计划

2022.2~2022.3 :文献查阅及整理,阅读相关资料,做好实验前期准备工作2022.3 ~2022.4 :合成获取目标化合物2022.4 ~2022.5 :验证,补充图谱数据,并完成论文

5. 难点与创新点

前期基于药效团模型与级联对接,以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过程为切入点,立足于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动态过程中的结合特征,借助化学信息学及生物信息学的技术手段,筛选鉴定具有新骨架的化合物从中发现可以进一步优化的化合物。

本实验就基于前期筛得的化合物进行合成,并为以后的活性验证提供了基础。

虽然采取的是传统的合成手段,但是通过新技术筛得的化合物骨架与阳性对照的小分子抑制剂可以有更加相似的作用效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