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汤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开题报告

 2022-12-26 15:12:0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论文的内容:基于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SD大鼠溃疡性结肠炎造模来模拟患者的病症,研究中药理中汤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改善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通过文献查阅,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可能与环境饮食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黏膜屏障、生物屏障、免疫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有关。在造模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体重变化、大便性状、便血情况,以及大肠黏膜是否损伤、是否充血水肿等,从而来比较中西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生物效应。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存在多种可能因素。本次实验室检测给药前后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Occludin与ZO-1 mRNA表达水平、结肠组织细胞因子TNF-α、IFN-γ、IL-17、IL-6、IL-1β、IL-23、IL-13、IL-10和IL-4的含量的变化,从而探讨出理中汤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

论文的意义: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代西医主要针对饮食、抗感染、免疫和肠道微生态调节等方面来治疗改善,比如使用水杨酸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炎性递质抑制剂等药物来治疗,虽然这些药物有一定的疗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但是这些药物价格昂贵,给患者带来了经济负担,同时无法根治疾病,停药之后,存在着较高的复发率。相比较西药治疗,中药治疗渐渐成为研究的热门,本次论文研究中药理中汤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改善,为将来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 文献综述

理中汤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 理中汤由人参、干姜、甘草、白术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健胃功效。溃疡性结肠炎(UC) 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位于乙状结肠、直肠黏膜及其下层。其发病机制复杂,特点是病程长,经常复发,迁延难愈,难以根治,且易发生癌变,是目前公认的较难治愈的病症之一。本文归纳了理中汤的药效,溃疡性结肠炎可能的发病因素,以及实验过程中常见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造模方法,为深入研究理中汤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改善,及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理中汤;溃疡性结肠炎;造模方法;发病机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案: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SD 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对大鼠进行分组为正常组、模型组、理中汤高、中、低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片组。对该药之后的各组大鼠进行体重变化、大便性状、便血情况观察,以及结肠组织病理的观察。最后,对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测定、结肠组织细胞因子TNF-α、IFN-γ、IL-17、IL-6、IL-1β、IL-23、IL-13、IL-10和IL-4的含量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Occludin与ZO-1 mRNA表达水平分析。

4. 工作计划

1月-3月15日 查阅文献,完成开题报告;

3月16日-4月10日 完成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SD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构建,并对大鼠进行分组。

4月11日-4月26日 对各组大鼠给药,并观察他们体重变化、大便性状和便血情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难点与创新点

由于近年来,西医治疗的药物虽然有一定的疗效,可以缓解病症,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这些药物价格昂贵,疗程较长,长期使用会出现不良反应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中医药治疗已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特色与创新主要探讨了中药理中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改善治疗,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为将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有力的参考数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