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前,如何解决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安全问题是一大难点,城市交叉口的安全性能和运行效率决定着路网整体的运行状态。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的混合交通,特别是机动车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混合交通,已成为当前我国许多城市交通的主要特征,带来了许多问题。混杂着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交叉口左转非机动车流由于其交叉口内部绕行距离长、流线复杂,与机动车流冲突点多且冲突严重,大大增加了机动车的通行延误,降低了通行效率,易引发交通事故,对交叉口的运行状态造成较大影响。既有多数研究是从如何保障交叉口机动车运行安全性的角度出发的,缺少对非机动车交通的关注。 对交叉口的左转非机动车运行情况进行研究,并对其交通组织方法进行优化,不仅能进一步改善交叉口的安全性能,改善交叉口的机非冲突矛盾,还能够提升交叉口的运行效率,提供较为有效的运营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理论与实践价值。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1.关键问题
1)非机动车左转组织方法
通过查找文献资料,总结出交叉口非机动车左转组织方法,分析不同左转模式下交叉口的交通冲突情况。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特性
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特性的研究有两部分:一是研究非机动车自身在交叉口的运行特性,二是研究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冲突时的交通特性。
孙明正通过分析实测数据,研究了信号控制交叉口自行车排队特征,建立了信号控制下的自行车流启动时间—速度、时间—距离模型、车流膨胀度与膨胀宽度模型以及通行能力计算模型[1];John和Jonathon研究了非机动车的速度和加速度特征,以及在交通规划、设计及评价工作中的应用[2];Mohammed等人利用计算机从视频数据中提取骑车者间的纵向距离、横向距离和速度差异,研究了非机动车骑行者跟随和超越其他车辆的骑行行为[3];Zhao等人针对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生存分析的横向干扰模型,分析了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之间的横向干扰[4];张水潮将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定义为“混合非机动车”,对交叉口左转混合非机动车流的膨胀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与自行车流的膨胀效应进行了对比[5];陈学武对左转非机动车膨胀特性进行研究,得出左转非机动车行驶的最大膨胀宽度受非机动车交通量、方向不均匀系数和电动自行车占非机动车比例影响[6]。
4. 研究方案
1.方案设计
1)非机动车行驶特性
研究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一体的非机动车在交叉口的行驶特性,包括交通特性和膨胀特性。总结出交叉口非机动车左转过街主要模式。
5. 工作计划
第1周:检索与阅读相关专业文献,针对课题内容查询相关文献资料,构思论文的总体思路框架,编写初步文献综述,遵循毕业设计流程,合理安排毕设的时间计划,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开题报告。
第2周:进一步阅读相关研究成果,深化研究内容,形成论文三级目录,完成概述章节。
第3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左转过街主要模式,分析不同左转模式下交叉口的交通冲突情况。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