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上颌埋伏阻生牙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牙齿无法正常萌出而滞留在颌骨内的一种常见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和咀嚼功能,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邻牙龋坏、牙周炎、囊肿形成等。
正畸治疗是解决上颌埋伏阻生牙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施加适当的矫治力引导阻生牙移动到正常位置。
然而,由于上颌骨结构复杂、阻生牙位置形态各异以及个体差异较大,传统正畸治疗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难以准确预测治疗效果。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普及,有限元仿真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正畸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利用有限元分析研究上颌埋伏阻生牙正畸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在模型建立、材料属性、边界条件设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上颌埋伏阻生牙的解剖学基础:详细阐述上颌骨、上颌牙以及埋伏阻生牙的解剖形态、结构特点以及生物力学特性,为后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2.正畸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生物力学机制:分析牙齿移动的基本原理、不同正畸力对牙齿和牙周组织的影响,以及骨重建与牙齿移动之间的关系,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3.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介绍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分析步骤以及在生物力学中的应用,为后续研究提供方法学指导。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收集资料: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上颌埋伏阻生牙的解剖学特征、正畸治疗的生物力学机制以及有限元仿真技术在正畸中的应用现状。
2.模型建立:根据患者的CT或CBCT数据,利用Mimics、GeomagicStudio等软件构建上颌骨、牙齿、牙周组织等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3.材料属性及边界条件设定:根据相关文献和实验数据,确定模型中各部分的材料属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边界条件,例如施加正畸力、约束模型的位移等。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建立更加精细化的有限元模型:本研究将利用高分辨率的CT或CBCT数据,结合医学图像处理技术,构建更加精细化的上颌骨、牙齿、牙周组织等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考虑个体差异化的因素:本研究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例如年龄、性别、骨密度、阻生牙的位置和形态等,对模型进行个性化的调整,以提高仿真结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结合临床数据进行验证:本研究将收集临床病例数据,对不同正畸方案的仿真结果进行验证,以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和临床指导意义。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张震,王大志,周力,等.上颌尖牙阻生及埋伏原因分析[J].口腔医学,2021,41(1):23-26.
[2] 郭航,周波,于海洋,等.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正畸牵引临床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研究,2022,38(10):1153-1156.
[3] 刘晓宁.不同牵引方式对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正畸治疗效果的影响[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20,21(5):301-30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