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电源系统作为保障通信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其可靠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蓄电池组作为通信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断电情况下设备供电的责任,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通信系统的稳定性。
然而,由于制造工艺、使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蓄电池组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单体电池间的不一致性,即电压、内阻、容量等参数存在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蓄电池组的不均衡现象。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蓄电池均衡技术作为延长蓄电池组使用寿命、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关键技术,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蓄电池均衡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以下将分别从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主要内容:本课题将针对现有通信电源蓄电池均衡技术存在的问题,研究基于电池本体的通信电源蓄电池均衡电路仿真设计。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信电源蓄电池均衡需求分析:分析通信电源系统对蓄电池均衡的要求,包括均衡精度、均衡速度、功耗等方面,为均衡电路的设计提供依据。
2.电池本体参数获取与分析:研究电池本体参数(如内阻、容量、温度等)的获取方法,并分析其与电池状态之间的关系,为均衡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仿真建模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进行文献调研,了解国内外蓄电池均衡技术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其次,根据通信电源系统对蓄电池均衡的要求,分析电池本体参数与电池状态之间的关系,确定基于电池本体的均衡策略。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课题的创新点在于:1.基于电池本体参数的均衡策略:区别于传统的电压均衡方法,本课题将基于电池本体参数(如内阻、容量、温度等)设计均衡策略,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电池的状态,实现更精准、高效的均衡。
2.通信电源蓄电池均衡电路的优化设计:针对通信电源系统的特殊需求,对均衡电路进行优化设计,使其在满足均衡性能的同时,功耗更低,体积更小,更适用于通信电源系统。
3.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验证方法:采用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所设计的均衡电路进行验证,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其性能,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杨波, 黄学良, 谢少军, 等. 梯度均衡技术的锂离子电池组均衡效果分析[J]. 电源技术, 2019, 43(7): 1155-1158.
[2] 周天乐, 王正仕, 彭道刚, 等. 基于电池本体模型参数辨识的锂电池组SOC均衡方法[J]. 电池, 2021, 51(4): 265-270.
[3] 张俊, 张承慧, 黄锦鹏. 基于电池本体的动力电池组均衡控制策略研究[J]. 电源技术, 2021, 45(12): 2198-2201 220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