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经济发展中,质量和数量是紧密相连但又各有侧重的两个方面。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发展从“数量第一”逐渐向“质量第一”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变化、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以及增进人民福祉的必然要求。当今,中国各省市迅速响应国家号召,将城市发展目标定位转向高质量的协调发展。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不断推近,以一个或多个大城市构建的城市集群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在区域内资本、资源、信息、技术等逐渐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网络系统,都市圈便是该网络系统的重要支撑载体之一,都市圈作为区域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组织形式,对于各地区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围绕“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分析”这一主题,拟开展四个方面的研究,即(1)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现状;(2)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对比分析;(3)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特征对比分析;(4)基于研究结果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本文第一章为引言,本部分提出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梳理研究内容的整体框架,阐述总体思想与构建技术路线,并阐明论文研究所采用的基本方法。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很早就有了对发展水平的研究,早期的外国学者将发展质量同经济增长联系起来,英国古典政治学家亚当斯密(1972)认为国民财富即经济增长,提出了人都是追求自己经济利益的经济人假设,收其观点影响,很多同时代的经济学家也认为经济是衡量发展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近年来国外学者在衡量发展质量时开始注重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Mlachila等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视角,认为高质量是“高增长、可持续、社会友好型地增长”,联合国发展计划署(2002)将人的发展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首要标准,构建了“人类发展指数”即预期寿命、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三项指标的综合值,注重人的生活体验。
国内对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一般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是简单基于经济的效率模型,例如徐学敏(1999)认为经济发展是一种体现在经济的投入与产出、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上的效率,还有李岳平、彭德芬等人认为高质量的经济就是高的投入-产出效率,他们主要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性和代价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另一种不单单依托于经济发展,认为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的优质发展,这可以理解为一种“整体发展观”,其中,高质量经济被视为高质量社会和高质量治理的输出,且作为更高质量阶梯的生产力基础(高培勇等,2020)。随着社会的发展,认可整体发展观的学者越来越多,衡量发展质量不再使用单一的经济模型。基于整体发展观,国内学者建立了许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李剑波教授(2017)以发展动力、发展结构、发展方式和发展成果四个维度测量长江三角洲的发展质量问题,并以此对长三角地区发展提出建议;高建昆(2021)在《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书中系统闸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的科学内涵,并探索五大发展新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问题与实践要义;陈姝羽(2021)以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建立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化分析。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论文遵循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最后再回到定性研究的方法。
定性研究主要是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相关期刊、学术论文、相关统计报告等,为论文的理论研究提供帮助。定量研究主要是确定经济发展、创新活力、绿色保护、城乡协调以及民生福祉五个指标,利用熵值法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以及利用泰尔指数来研究南京都市圈内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
5. 参考文献
[1]阎友兵, 胡欢欢. 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及时空演化分析[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21, 第37卷(1):5-18.
[2]李剑波.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时空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7.
[3]郭芸,范柏乃,龙剑.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测度与时空演变特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37(1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