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对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有重要意义。然而古诗词的实际教学却面临诸多问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浮于表面、对古诗词阅读兴趣低下,古诗词成为机械背诵的痛苦任务;教师自身文本解读能力弱、教学机械化模式化;应试教育下的诗词鉴赏答题模板扼杀学生对古诗词美的体味......如此种种,导致古诗词教学活力低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本文在分析古诗词语言具有凝炼性、朦胧性的基础上,认为古诗词教学适合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在结合新批评“文本细读”理论和国内学者对“文本细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寻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实现策略,期望提升古诗词教学效率,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深入体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建构文本的价值意义,进而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目标
由于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在中考语文试卷重占有重要地位,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随着新世界国内外教育形式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蓬勃发展,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要通过对初中古诗词考核的内容结构、古诗词教学方式的深入研究,在借鉴文本细读理论及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应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古诗词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2.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为研究做准备
2. 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统计分析等,把握古诗词考察及教学现状、存在问题
比较分析法:比较不同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从中寻找和文本细读理论的契合点,证明文本细读理论应用于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 参考文献
[1]李卫华.价值批判与文本细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张良丛,张锋玲.作品、文本与超文本——简论西方文本理论的流变[J].文艺评论,2010(3):10
[3]王崧舟.文本细读与文本诗意的开掘[J],语文教学通讯,2009(Z3):9-14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序号 | 起讫时间 | 主 要 工 作 内 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