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视角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探析开题报告

 2024-01-22 02:41:2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中期,“解构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在社会上掀起巨大的思想狂潮。

该理论是由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以尼采哲学为思想渊源,以“重估一切价值”为背景支撑,批判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中建立起来的“结构主义”,旨在挑战西方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信念。

自兴起之日起,“解构主义”对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继而逐渐波及教育教学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外的教育教学实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决定以“解构主义”视角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为研究对象,拟从“解构主义”式课堂教学的核心含义、教学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应注意的事项、可供探索的教学模式等几方面入手,通过对如何运用“解构主义”进行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详细说明,再与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方式进行比较,从而在深层面上发掘和剖析“解构主义”教学方式的优势所在。

最后,以当代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基点,指出数种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适用于教学与认知活动。

预期目标:
因古诗文篇幅较现代文短小,在实践过程中便于操作,是故本文在对“解构主义”加以分析与探究的基础上,从创新的视角出发,将“解构主义”创造性地引入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并且提出了可行的操作步骤和适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理论的空缺,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可参考的思路,丰富理论与实践成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本文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通过搜集、研读、分析、整合大量的文献专著,拟定研究对象及研究课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运用可靠的案例对论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说明,从而使观点得以清晰得呈现出来,尽可能做到言之有理。

2. 对比研究法:将“解构主义”视角下的古诗文教学与传统的古诗文教学进行比较,突出“解构主义”式教学的明显优势,使观点更加鲜明,论证更为有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试论解构主义语言学思潮下我国语言教育的转向[J].王丽波.晋中学院学报.2009(06)
[2] 刘利军.解构主义语文阅读观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
[3] 杨文萍.浅谈解构主义对改变教学信念的若干启示[J].考试(综合版).2012(12)
[4] 饶鼎新,曾茗.论在阅读教学中辩证合用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J].中学语文.2013(13)
[5] 宋国荣.解构主义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育现状探析[J].中学语文.2017(03)
[6] 宋国荣.新解构主义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育现状探析[J]. 中学语文. 2017(09) [7] 钱理群.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8] 张良田.语文教学与开发学生创造力问题[J].语文教育通讯.1994(02):16
[9] 宁鸿彬.宁鸿彬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12
[10] 任克锋.情境教学法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上).2021(01):108-109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序号 起讫时间 主要工作内容
1 2024.10.15——2024.12.23 毕业论文分组,确定选题
2 2024.12.24——2024.1.5 阅读资料。

完成资料索引

3 2024.1.6——2024.2.24 完成开题报告
4 2024.2.25——2024.3.10 完成论文提纲
5 2024.3.11——2024.4.21 完成论文初稿
6 2024.4.22——2024.5.12 完成论文修改稿
7 2024.5.13——2024.5.26 交定稿(2份),指导教师审阅论文
8 2024.5.27——2024.6.2 评阅老师完成评阅
9 2024年6月初 学生准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