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研究和推广。支架式教学理论是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理论,其理论基础来源于Vygotsky(1978)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Palincsar(1986)指出,支架式教学就是在老师向学生讲授知识时,以演示、提问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引导他们用切实可行的办法化解疑问,完成任务。Hartman(2002)指出,支架理论旨在培养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善于使用信息支架,知识支架,策略支架和情感支架等不同种类的支架。在支架式教学步骤方面,国内学者何克抗(1997)总结出为广大教学者广泛使用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也就是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随着支架理论的不断丰富,其研究范围也逐渐扩大。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开始将支架式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探索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在支架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研究者重视支架的搭建,并做出了进一步探究。Felton和Herko(2004)证实了口头辩论作为支架的可行性,并发现其有利于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Walqui(2006)指出,教师的口头语言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教师的指导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升他们的参与度。然而,有的研究者认为支架式英语写作教学的侧重点应该是学习者本身。王笃勤(2009)提出,搭建支架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征与能力,以学生的能力为依据进行支架式教学。Oliveira和Athanases(2017)也呼吁教师在进行支架式教学时关注个人和群体需求。针对脚手架教学在英语写作教学领域的实际运用,一些教育专家论证了支架理论对于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的促进作用。Scorch(2005)发现,支架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习者可以克服词汇、句法和形态学方面的写作障碍。路世英(2009)的实验研究表明,支架式教学有助于帮助高中生,尤其是差生提高写作和其他技能,使其对写作产生兴趣;李丹丽(2012)则指出,及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第二语言学习,而过度调节会对语言学习产生负面作用。最后,针对研究对象,学者们对年龄和英语水平不同的对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Cabell等人(2013)指出,采用个性化的写作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在每个发展阶段充分发掘儿童的识字技能。沈丽君(2014)提出,支架式教学对于高中英语写作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综上所述,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关于支架式教学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研究,包含理论研究和对不同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但是对初中课堂上如何有效运用支架理论进行写作教学的研究比较少见,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一个比较基础位置且关键的学习位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现有教学中的实例,提出自己的设想,采用定量研究(对初二某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定性研究(问卷调查后对分属于2个层次的几名典型同学进行个案研究,形式为访谈录音)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采集的真实样本,探讨现阶段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法的应用现状,调查学生对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有何看法,分析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等。
(2)基于分析探讨的结果,就如何解决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存问题提出值得关注的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例如怎样运用支架激发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如何提高支架式教学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从教学准备阶段,教学进行阶段,教学反馈阶段思考)等。此外,本课题还将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等不同角度提出设想,旨在分析解决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存问题需考虑的多个因素。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大量搜集和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其中的观点分析,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对初三某班全体同学问卷调查,了解支架式教学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4. 参考文献
[1] Felton, M. K. amp; S. Herko. From dialogue to two-sided argument: Scaffolding adolescents persuasive writing [J]. Journal of Adolescent amp; Adult Literacy, 2004, 47(8): 672-683.
[2] Hartman, H. Scaffolding amp; Cooperative Learning [M]. New York: City College of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2002.
[3] Oliveira, L. amp; S. Z. Athanases. A Framework to Reenvision Instructional Scaffolding for Linguistically Diverse Learners. [J]. Journal of Adolescent amp; Adult Literacy, 2017, 61(2): 123-129.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
(1)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英汉谚语的不对等现象及其翻译策略开题报告
- 从翻译历史观看葛浩文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英译开题报告
- 目的论视角下的美国大片片名翻译开题报告
- 近十年国内政治翻译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开题报告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美妆品牌名称零翻译分析开题报告
- 论林纾小说翻译中的豪杰译现象——以《黑奴吁天录》及《巴黎茶花女遗事》为例开题报告
- 建筑工程英语学习策略初探Learning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English开题报告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开题报告
- 宗教感觉的开花结果:艾略特信仰改变前后 Flowering of Religious Sense: Before and After T.S. Eliot’s Conversion开题报告
- 浅谈中美贸易战中各自英文用语的不同开题报告